毕业设计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在培养和提高员工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进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的训练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应使员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较大提高。
1.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对当前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有进一步的了解。
2.融汇、贯通几年里所学习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
3.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与设计群体合作、相互配合的工作能力。
毕业设计可结合科研任务、技术开发项目、信息工程建设的需要及员工单位实际应用的需要进行选题。
1.从系提供的课题中进行选题,还可以自选体(课题15日前必须上报系办公室),并且课题选定后不得更改。
2.选题要有利于深化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拓展所学的知识面。
3.课题任务要有一定的设计、工程量,以保证每个员工能有明确的分工和具体的设计任务。
4.课题的设计难度要适中,应使中等程度的员工经过努力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
毕业设计的要求应体现在毕业设计的各个设计环节,可根据课题的特点而有所侧重,但多数开发应用类型的课题应使员工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在员工的毕业设计中指导教师对引导员工以科学、认真的态度进行毕业设计,对保证毕业设计的水平和质量起主导作用。
1.指导教师应由对课题比较熟悉的具有一定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
2.指导教师应根据所选课题拟定《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提出各阶段的设计要求和日程安排。
3.指导教师每周指导员工至少一次,检查设计进度和设计质量,解答员工设计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指导教师要指导和检查员工撰写的论文,应避免论文中的科学错误。
5.一位指导教师指导相近课题的员工人数不宜超过35人。
毕业设计(论文)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总结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反映了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因此要求员工以积极认真、严谨求实的态度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2.论文要书写规范、文字通顺、图表清晰、测试数据完整、结论明确;
3.论文一般应包含有摘要(150 ~200字)、关键字、目录、综述、论文主体及参考文献等,同时应附相关程序清单及图纸等。
4.论文全文应在5000字以上(不包括程序清单和图纸),论文中引用的部分必须注明出处。
1.答辩委员会组成:答辩委员会应由本学科专家5~7人组成(中高级职称应不少于3人)。
2.答辩小组:根据参加答辩员工人数的多少,可设若干个答辩小组,答辩小组负责对员工进行答辩考评;每个答辩小组应有答辩教师3~5人;答辩小组设组长1人,负责组织答辩考评,组长应由答辩委员会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委员担任;答辩小组应设书记员1人,负责答辩记录和成绩汇总。
3.指导教师可以参加毕业答辩小组,但不能任答辩小组组长。
⑴ 答辩前员工应提交设计成果(包括设计文档和软件)。
⑶ 答辩人陈述论文的核心内容。陈述要语言精炼、重点突出,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
5.答辩成绩:由答辩小组评定,由答辩委员会综合审定。
1.论文评阅成绩:由论文评阅人根据论文的质量评定成绩,论文评阅人不应是该员工的指导教师。
2. 答辩成绩:由答辩小组评定,由答辩委员会综合审定。
3. 毕业设计成绩低于60分为不及格,60~69为及格,70~79为中等,80~89为良好,90~100为优秀。毕业设计成绩不及格者不能毕业,并且至少过半年才能重新申请答辩。要严格控制成绩优秀的人数比例,一般应不高于20%。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毕业设计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和调试阶段。
⑴ 熟悉课题:毕业设计任务下达后,员工首先应了解课题的名称,课题的来源,课题的设计任务;所提供的原始数据,所要求的技术指标等。员工要对整体的设计要求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⑵ 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围绕课题收集有关的资料,查阅有关的文献及技术参数,收集有关的数据,并对用户的实际需求等进行调研,以能对所设计课题的功能和性能有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⑶ 可行性分析:员工在熟悉课题、调研、收集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对设计课题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形成相应的文档。
⑴ 概要设计: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较好的方法就系统的总体结构、数据结构、控制结构、接口、界面、系统的输入、输出方式等方面进行设计并写出分析说明书。同时按系统的总体功能进行模块划分和模块设计,以明确模块设计的任务和要求。承担同一课题的员工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明确分工,每个员工均要承担一定的设计工程量。
⑵ 详细设计: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采用较好的方法和工具进一步确定总体功能和各个模块功能的设计方案。
⑴ 程序编码或系统电路组合连接;这个阶段员工应根据课题的控制结构图和各个模块的功能说明书按模块分别进行所承担模块的设计任务,进行程序编码或具体电路的设计。并在计划指定的时间内完成各个子模块的设计。
⑵ 系统调试:各个子模块功能设计完成后应该进行整个系统的调试,并在系统调试中不断修改和完善系统功能,最终达到设计目标。